成语查询大全

鼎足而立的意思解释

dǐngér

鼎足而立



《鼎足而立》拼音:dǐng zú ér lì

注音:ㄉ一ㄥˇ ㄗㄨˊ ㄦˊ ㄌ一ˋ

鼎足而立解释: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举例句: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鼎足而立。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谜语:三国时代

感情:鼎足而立是中性词。

近义词:三足鼎立、分庭抗礼、鼎足而三、相持不下

反义词:定于一尊、合而为一、归于一统

英语:stand like the legs of a tripod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