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栎庸材历史典故
樗栎庸材历史典故是指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典故,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齐国的国君襄公想要选用一名贤才为他的大臣,于是他公开招募人才。有一个叫樗里疾的人听说了这个消息,他原本是个卑微贫穷的庶民,但他却酷爱学习,时常读书。一天,他看到了一篇关于齐国历史的文章,...
樗栎庸材
樗栎庸材的意思是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樗栎庸材的意思
成语解释: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成语出处:唐 杨炯《显川县令李公墓志铭》:“炯樗栎庸材,瓶筲小器,仰惟先支,叨雅契于金环;俯逮婚姻,荷深知于玉润。”成语繁体:樗栎庸材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无用之材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
樗栎庸材怎么读
樗栎庸材的读音是:chū lì yōng cái。樗栎庸材,汉语成语,拼音是chū lì yōng cái,意思是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出自《庄子·逍遥游》。樗,汉语二级字,读作樗(chū),左右结构,部首为木。主要有臭椿的意思,臭椿与柞树,比喻无用之材,多用于自谦之辞,也作樗材。栎,汉语二...
樗栎庸材出处
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惠子向庄子提出了一个关于大树的故事。惠子描述的大树,名为樗,其树干庞大却形状扭曲,不符合木匠的标准,小枝也不规则,以至于匠人们都不屑一顾。惠子以此比喻庄子的言论,认为其宏大却无实际用途,被众人所忽视。然而,庄子用狸狌和斄牛作比,狸狌虽身形卑微,却能灵活地在...
樗栎庸一 有这个词吗?什么意思?
樗栎庸材:chū lì yōng cái。樗:臭椿。栎:橡树,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出处 《庄子·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 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
樗什么庸什么的词语有哪些
樗栎庸材,指的是不成材的树木,用来比喻那些平庸无用的人。这个词常被用作谦词,在自谦时表明自己才疏学浅,不具备出色的能力。其来源出自《庄子·逍遥游》,庄子讲述了一棵名为樗的大树,其树干粗大且扭曲,不符合绳墨的标准,树枝也卷曲不符合规矩。因为这棵树没有被木匠选中,所以被用来形容那些...
樗栎庸材怎么读
樗栎庸材拼音:[chū lì yōng cái]樗栎庸材 [释义] 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什么栎什么材的词语有哪些
樗栎庸材这个词源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借樗栎来比喻那些看似没有用处,但实际上却能顺应自然规律的存在。樗栎,指的是那些形态不规则、无法被木匠用作工具的树。在古代,木匠在选择木材时,通常会寻找那些符合尺寸和形状要求的材料。而樗栎因为其形状怪异,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因此被视为无用之材。然而...
樗栎庸材的释义
樗:臭椿,栎:橡树,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