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2.2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正文】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
知耻近乎勇谁说的
“知耻近乎勇”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中庸》。出处:该名言强调了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耻辱是激发力量和勇气的关键,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修养和道德提升的重要观点。历史例证:历史上,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知耻近乎勇”理念的生动体现。他面对败绩和屈辱,最终以勇气和决心使国家复兴。理念解读...
“辱,莫过于不知耻,知耻近乎勇”,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呢?
这句话的意思,大抵就是告诉人们要懂得知耻和改过。而我个人认为也可以这样理解:“知耻”是一个人的素养,“改正错误”需要勇气。“辱,莫过于不知耻”的原文为“辱莫大于不知耻”,出自王通的《中说·关朗》,旨在强调知耻;而“知耻近乎勇&...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而后勇出自哪里
出自:战国·子思《中庸·第二十章》解释: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智了,努力实践就接近于仁了,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了。节选: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
知者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什么意思?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是儒家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指出了人生修养的方法和途径。首先从好学、力行、知耻这些浅近的事情入手。孔子提出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修身方法和途径,对于当代人来说,仍然值得借鉴。一个人只有坚持不断地...
为什么"知耻"会近乎"勇"?
古人论知耻 【正悟网】知耻就是有羞耻之心。孔子曾赞赏“行己有耻”的士大夫精神,他还说,“知耻近乎勇”。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才能临财不贪,临难不屈;才能谦和退让,取舍有度。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民族气节,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 孔子说:“行己有耻”(《论语•子路》),即用...
“知耻者近乎勇”下句是什么?
出处《中庸》:”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译文孔子说:爱好学习喜欢研究学问(的人),就接近睿智了;能够努力行善(的人)就接近仁德了;,知道什么是羞耻(的人)就接近勇敢了。解析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
知耻近乎勇的意思是什么
知耻近乎勇的意思是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以下是关于“知耻近乎勇”的详细解释:字面意思:从字面上来看,“知耻近乎勇”就是说,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羞耻之心时,他就已经接近于勇敢了。这里的“耻”指的是对错误或不良行为的认知和羞愧感,“勇”则指的是勇于面对和改正这些错误或不良行为的勇气。...
知耻近乎勇是什么意思?
知耻近乎勇的意思是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并从中汲取勇气去改正。详细解释:1. 知耻的含义:“知耻”意味着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这是一种自我反省的态度,是对自身行为的审视和评价。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违道德、法律或社会规范时,会产生羞耻感,这是一种内心的觉醒。2. ...
【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理解修身之法,即知治民之策。掌握治民之法,即知治国之道。掌握治国之道,即知治世之法。智慧、仁德、勇气,三者相辅相成,是成就个人、治理民众、统御国家乃至治理天下的关键。好学,是通往智慧的阶梯,是个人成长的基石。力行,是实践仁德的途径,是个人品格的体现。知耻,是展现勇气的标志,是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