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什么时候可以用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贸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意思是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出自《国风·卫风·木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作者无名氏。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原文如下: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如下: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词句注释如下:

⑴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⑵琼琚(jū):美玉名。下文“琼玖”“琼瑶”意同。

⑶匪:同“非”,不是。

⑷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扩展资料:

关于《卫风·木瓜》这首先秦古诗的背景,古往今来的解析多有分歧。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主要有七种说法。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

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

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

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作者当是一位青年男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卫风·木瓜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恐是“投桃报李”最早的出典了。不过,从最初的含义看,是宣扬人受于恩惠,当思图报,更要加倍报答。料想《卫风.木瓜》中本是一个长途跋涉的行者,在饥渴难耐之时,受到另一人的惠赠,当场赠与他木瓜或者桃李之类的鲜果以解渴或者止饥。但受惠之人并非就此忘记这滴水之恩,而是报之以涌泉——随身拿出贵重的物什相赠:琼琚、琼瑶、琼玖(美玉,可见诗中行乞者并非贫寒之民),并当面解释——这不是报酬,即货币意义上的商品交换,而是相结交,即社会学、人伦意义上的情感留念,似有人生知己相见恨晚之意。

送之以桃木,报之以琼瑶是什么意思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①投:投送。②琼:美玉。琚(ju)佩玉。③瑶:美玉。 ④玖(jiu):浅黑色的玉。
译文
你用木瓜送给我,
我用美玉回报你。
美玉不单是回报,
也是为求永相好。
你用木桃送给我,
我用琼瑶作回报。
琼瑶不单是回报,
也是为求永相好。
你用木李送给我,
我用琼玖作回报。
琼玖不单是匈报,
也是为求永相好。
赏析
  “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应当与这的立意有关(该成语也出自《诗.大雅》中的《抑》),只不过是作为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本诗在这里说的是男女两情相悦。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意思是: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美玉)作回报。
出处:《木瓜》
木瓜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关于《卫风·木瓜》这首先秦古诗的背景,古往今来的解析多有分歧。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主要有七种说法。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
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
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
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
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作者当是一位青年男子。
参考资料:《国风·卫风·木瓜》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