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人生三戒是哪三戒

孔子说的“人生三戒”具体是什么

作者&投稿:箕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在《论语》第十六篇中的话:“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少之时戒之在色,我理解不仅是指女色,而是包括一切人间的诱惑。
壮年时戒之在斗。因为血气方刚的成年人,容易为情、为名利、为女人(或男人)、为面子而与别人发生争斗,这种争斗大部分不是理智的,是情绪化的,并且会让你偏离人生的轨道,浪费宝贵的时间,等到老年一事无成时又追悔莫及。
老年时戒之在得,是患得患失的心态。老年人最怕失去的是一生奋斗而得到的东西,也许是名,也许是利,也许是权,也许是业。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得。
少年时戒的色,不仅指女色,还包括喝酒、玩乐等五色,对现代来说则还有电脑游戏、歌舞狂欢等,过度的纵欲不仅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损耗元神,为自已的中、老年时代留下病根。
壮年时戒的斗,并不是指打架斗殴,而是指精神方面的争强斗胜。时时处处都想打垮人家,而让自已出人头地,高人一等,这是典型的中年人的毛病,多半会种下冠心病的之类的病根。
老年人戒的得,是指贪得无厌,许多人都觉得,人越老越吝啬,越老越贪。虽说这一说法有些偏颇,但这方面的故事确也有很多。

请参照如下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

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

三戒是什么?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些都是我们大家所熟习的。孔子将人生分三个阶段,对人慎戒的名言。我们加上年龄、经验、心理、生理的体验,就愈知这三句话意义之深刻。少年戒之在色,就是性的问题,男女之间如果过分的贪欲,很多人只到三四十岁,身体就毁坏了。有许多中年、老年人的病,就因为少年时的性行为,没有“戒之在色”,而种下病因。中国人对“性”这方面的学问研究得很周密,这是在医学方面而言,但是很可怜的,在道德上对这方面遮挡得太厉害,反而使这门学问不能发展,以致国民健康受到妨碍。据我所了解,过去中小学几乎没有一个青少年不犯手淫的,当父母的要当心!当年德国在纳粹时代,青少年都穿短裤,晚上睡觉的时候将手绑起来放在被子外面,这是讲究卫生学,为了日耳曼民族的优越。这样做法,虽然过分了,但教育方面大有益处。现在年轻一代的思想,女孩子愿意嫁给有钱的老年人,丈夫死了,反正有钱再嫁人;男孩子受某些外国电影的影响,喜欢爱恋中年妇女。这是一般的风气,也是一个严重问题。所以知道了青少年的思想后,发现我们的教育问题很多。至于外国,如美国的男女青年,很不愿意结婚,怕结婚以后负责任,只是玩玩而已,以致社会一片混乱。这是人类文化一个大问题,所以孔子说:“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这句话真的发挥起来,问题很多,性心理的教育,要特别注意。



壮年戒之在斗,这个斗的问题也很大,不止是指打架而已,一切闹意气的竞争都是斗。这里说戒之在斗,就是事业的竞争,处处想打击人家,自己能站起来,这种心理是中年人的毛病。



老年人戒之在得,这个问题蛮严重,不到这个年龄不知道。譬如说一个人的个性相当慷慨,自己就要常常警惕,不要老了反而不能做到。曾经看到许多人,年轻时仗义疏财,到了老年一毛钱都舍不得花,事业更舍不得放手。早年慷慨好义,到晚年一变,对钱看得像天一样大。不止钱这一点要“戒之在得”。别的方面事情还多。有一本小说《官场现形记》,其中描写一个做官的人做上了瘾,临死时躺在家里床上,已经进入了弥留状态,这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意念:还在做官,还要过官瘾。于是两个副官站在房门口,拿出旧名起来,一个副官念道:“某某大员驾到!”另一个副官念道:“老爷欠安,挡驾!”他听了过瘾。以前觉得这部小说写得太挖苦人;等到年龄大了,就知道写得并不挖苦人,的确有许多这一类的人。有人在做事情的时候,生龙活虎,退休下来以后,在家就闲得发愁、发烦。此外还有一个人,听人说某一著名大建筑是他盖的,已经很有钱了,一位将军问他,既然这样富有,年纪又这样大了,还拚命去赚钱干什么?这位老先生答说,正因为年纪大了才拚命赚钱,如再不去赚钱,没有多少机会了。这又是什么人生哲学呢?有个朋友说某老先生,也很有钱,专门存美钞,每天临睡以前,一定要打开保险箱,拿出美钞来数一遍,才睡得着。看这类故事,越发觉得“戒得”的修养太重要了,岂只是为名为利而已。人生能把这些道理看得开,自己能够体会得到,就蛮舒服,否则到了晚景,自己精神没有安排,是很痛苦的,所以孔子这个人生三戒很值得警惕。

孔子在《论语》第十六篇中的话:“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少之时戒之在色,我理解不仅是指女色,而是包括一切人间的诱惑。
壮年时戒之在斗。因为血气方刚的成年人,容易为情、为名利、为女人(或男人)、为面子而与别人发生争斗,这种争斗大部分不是理智的,是情绪化的,并且会让你偏离人生的轨道,浪费宝贵的时间,等到老年一事无成时又追悔莫及。
老年时戒之在得,是患得患失的心态。老年人最怕失去的是一生奋斗而得到的东西,也许是名,也许是利,也许是权,也许是业。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后面是什么?
答: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白话译文: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

孔子说的 君子三戒 是哪三戒?
答:孔子所说的“君子三戒”是指君子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中需要警惕的三种情况。这三戒分别是: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在少年时期,人的身体和心智都还在发育成长中,血气未定,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因此,君子需要...

孔子说:做好这3件事,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答:当精力和性情都衰微了,更要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能消极保守,畏缩不思进取。少未定、壮而刚、老而衰,纵观人生,道阻且长。戒,《说文解字》言“警也”,本义就是警戒、防备。戒色者,明白长远,养仁。戒斗者,懂得低调,养义。戒得者,心平气和,养智。孔子的人生三戒,虽过了千年,但...

君子有“三戒”,指哪三戒?想要长寿该戒掉哪些坏习惯?
答:孔子曾言君子要有三戒,戒与恶友交往,戒没有目标生活,戒与女子有过多来往。因为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子指的就是女性,小人指的就是恶有,他都会非常明显影响人们的生活的。戒没有目标的生活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人生在世就要有追寻的地方,哪怕这个目标很难实现,但至少...

古代时期君子的三戒指的是哪三戒?
答:孔子讲的君子三戒指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贪。这句话囊括了男人一生各个年龄段应注重把握好的问题。这里君子指的就是男人。如何理解这三个年龄段之戒了,我个人的理解是,人在年少之时,情窦初开,青春期。孔子提到的戒色,就是在这个年龄段要专心务学,好好学习,读书用功,戒色就是为了不让人...

孔子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为何戒色是第一?
答: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著名的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所提出的儒家思想流传千年,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的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他还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门下有着非常优秀的学生。所以对于如何教育人是有着一套自己的有效的方法的。而他曾经提出三戒:少戒色,中戒...

在《论语》中,“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的翻译
答:意思是: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该句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章,原文是: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

君子有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具体是什么意思?
答:只看文章可能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得结合当时的背景来解读。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和动荡的时期,社会秩序不稳定,人们的道德观念也比较混乱。孔子提出“君子有三戒”的观点,是希望通过这种规范和戒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注释】血气未定:指年轻人尚未成熟,处于发育成长...

“人生三戒,少戒色,中戒斗,晚戒得”,是什么意思?
答:我觉得应该是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的时候一定要戒去色,然后周年的时候要记得不要与别人争,晚年的时候不要太在乎得失,然后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君子有三戒体现孔子什么观点
答:人的自然属性包括人的生理欲望,这是人们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孔子认为,先天的自然决定了人的“血气”所禀。如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人在少年时,血气未定;壮年时,血气方刚;到了老年,血气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