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是什么成语——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1、外强中干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解释】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作贬义。多用来形容貌似强大;实质虚弱的人或集团。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强;不能读作“qiǎnɡ”或“jiànɡ”;干;不能读作“ɡàn”。
【辨形】中;不能写作“忠”。
【近义词】外刚内柔、外方内圆
【反义词】外柔内刚、外圆内方
【例句】
(1)他宁可让别人说自己胆小;也不去充当~的好汉。
(2)超级大国貌似强大;其实不过是~的纸老虎。
2、色厉内荏
sè lì nèi rěn
【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状语。
【正音】色;不能读作“shǎi”。
【辨形】厉;不能写作“历”。
【近义词】外强中干、虚有其表
【反义词】表里如一、名副其实
【辨析】~和“外强中干”;都含有“外表强大;实质空虚;软弱”的意思。但~指的是精神状态;多用于书面语。
【例句】别看他那副气势汹汹的样子;其实他~;心里害怕极了。
词目 庞然大物 发音páng rán dà wù 释义 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出处唐·柳宗元《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示例 这家伙看上去像个~,其实一点能耐也没有.
形容很心虚的成语
做贼心虚、胆怯心虚、虚气平心、贼人心虚、作贼心虚、虚心冷气、
形容胆心的成语
胆心的成语 :赤胆忠心、胆战心惊、胆颤心惊、胆大心细、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心惊胆裂、惊心悼胆、胆大心雄、心粗胆壮、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放心托胆、胆惊心战、胆丧心惊、胆怯心虚、心惊胆慑、心寒胆碎、心战胆栗、抠心挖胆、呕心吐胆、摘胆剜心、倾心吐胆、胆颤心寒、铜心...
心虚的人,心理颤抖,空虚,胆怯,感觉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成语形容
做贼心虚 色厉内荏
越心虚越显得理直气壮是什么成语
欲盖弥彰,,,色厉内荏,,,气急败坏 ,,蔽美扬恶,,,颠倒是非,,,窜端匿迹。。。混淆视听 - 欲盖弥彰 - 口蜜腹剑 - 掩人耳目 - 弥天大谎 - 瞒天过海,,,虚张声势
心虚胆怯成语
这个成语形象地刻画了一个人在面对某种情况时,由于理亏或内心不安,而表现出的胆小和害怕。它源自清代陈森的文学作品《品花宝鉴》第二十八回,其中描述了一个角色在受到恐吓和压力后,变得战战兢兢,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面对夫人,可见其内心深处的紧张和不安。在实际应用中,当我们提及心虚胆怯,通常是指...
越心虚越显得理直气壮是什么成语
1. 越心虚越显得理直气壮,这句话可以用成语“色厉内荏”来形容。这个成语意味着一个人在外表上表现得强硬,但实际上内心却很虚弱。2. 想要掩盖错误,结果反而更加明显,这可以用成语“欲盖弥彰”来表达。这个成语揭示了当人们试图隐藏问题时,往往会使问题更加突出。3. 表面上和善,内心却怀着恶意...
比喻大声说话掩盖心虚的成语褒义的
褒义的好像没有,贬义的有:【色厉内荏】释意:外表严厉,气壮如牛,而内心怯懦。出处:孔子《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例句:别看他凶得像老虎,其实色厉内荏,见了领导,马上像只小猫!
带有胆大的四字成语
1. 胆子大的四字成语 大胆包身 胆大包身 胆大包天 胆大泼天 胆大如斗 胆大心雄 胆大于身 胆略兼人 胆如斗大 胆壮气粗.胆壮心雄 肝胆过人 胆大妄为 【胆粗气壮】形容胆大气盛,无所畏惧。【大胆包身】指胆量极大。【胆大包身】胆比整个身体都大。形容胆量极大,无所畏惧。【胆大包天】...
表示心虚的成语
词钝意虚形容由于心虚而说话吞吞吐吐。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林之孝家的听他词钝意虚,又因近日玉钏儿说那边正房内失落了东西,几个丫头对赖,没主儿,心下便起了疑。”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担惊受怕担心害怕。
请问胆的四字成语
胆大妄为、胆大心细、胆战心惊、胆小如鼠、胆小怕事、胆颤心惊、胆大包天。胆大如斗、胆大心小、胆战心寒、胆大心雄、胆略兼人、胆大包身、胆惊心战、胆怯心虚、胆惊心颤、胆颤心寒。胆丧心惊、胆大泼天、胆壮心雄、胆战心慌、胆大于身、胆小如豆、胆战心摇、胆壮气粗、胆大心粗。胆裂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