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

一丝不苟是何意·出自于哪?

作者&投稿:豆卢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苟:苟且,马虎。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此典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个信奉回教的乡绅为了能够吃上牛肉,就托人送了五十斤牛肉贿赂知县汤奉。汤奉也是个回教徒,他也十分想吃这牛肉,但又不敢违抗皇帝的禁令。这时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正来府中拜访。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有关禁止宰杀耕牛的事正该与你商量。刚才有几个信奉回教的人为了开禁,送来五十斤牛肉,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张静斋摇头道:“这万万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应当只有皇上,哪里顾得上回教的人?想起洪武年间的刘老先生(指刘伯温),洪武私访到他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士诚)送来一个菜坛子。当面打开一看,是一坛金子。皇上大为恼火,第二天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县知县,后来又用毒药把他毒死了。”
汤奉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得不信,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为好。张静斋说道:“世叔可在这件事上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来,打他几十板子,再把一面大枷给他带上了,把送来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并且在旁边贴出一张告示,说明他们大胆妄为,知法犯法,让他游街示众。如果上司知道你办事这样一丝不苟,那么你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
汤奉听了,连连点头:“十分有理。”便照此办理了。

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

【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拼音】: yī sī bù gǒu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翻译】:上司来访了解,看到世叔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升迁之日就在眼前。
【示例】:我们在学习上,应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近义词】:谨小慎微、不苟言笑、尽心竭力、精打细算
扩展资料:
近义词释义:
一、谨小慎微 [ jǐn xiǎo shèn wēi ]
【解释】:谨、慎:小心,慎重;小、微:细小。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翻译】:圣明的人对细微的事也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二、不苟言笑 [ bù gǒu yán xiào ]
【解释】: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出自】:《礼记·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翻译】:不去有危险的地方,不在黑暗处做事,不随便言笑。
【示例】:且说这位郑伯才君,单名一个雄字,乃是湖南湘潭县人,向来是个讲宋学的,方领矩步,不苟言笑。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表情庄重、严肃

“乐此不疲”意思是说对一件事物发生了兴趣,乐在其中,不觉得疲倦。
此典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闲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守。’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东汉的光武皇帝,九岁的时候死了父母,成了孤儿。他是在叔父家长大的。刘秀小时候做事非常勤快,非常喜欢种地的事情,他的哥哥伯升常常因此嘲笑他。
刘秀后来当了东汉的皇帝,做事仍然非常勤勉,当时战乱刚刚平息,天下百姓都盼望安居乐业。刘秀深知人民非常厌恶打仗,因此除非遇到特急情况,他很少在朝廷上谈论战争的事情。一次,太子请教他如何攻战。刘秀回答他说:
“春秋时期的卫灵公,有一次问孔子打仗的事情,孔子说:‘关于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常常听说过;至于军旅之事,我可没有学过!’,我看你也是这样,战争的事情不是你应该接触的。”
刘秀每天处理朝政,一丝不苟。从天亮开始,一直到天黑才罢手。他还经常与大臣、公卿、将军们一起谈论治国的方法,谈到半夜才去睡觉。太子看到父亲如此操劳,就劝他说:
“您虽然有大禹、汤武那样的贤明,但是却没有黄帝、老子那样的养性之福,希望您爱惜自己的身体,保养好精神。”
刘秀说道:“虽然我如此操劳,但却觉得非常快乐,不觉得疲劳啊!”
由于刘秀兢兢业业亲理朝政,所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