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辱”的成语大全(59个)
作者&投稿:易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编为您整理了辱身败名、身死名辱、宠辱若惊等含“辱”的成语59个,其中“辱”开头的5个,“辱”结尾的31个,“辱”在中间的23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辱”开头的成语
1、辱身败名[rǔ shēn bài míng]
【解释】指自身受辱,名声败坏。
【出处】《说岳全传》第三一回:“一旦失手,辱身败名,是为不智。”
2、辱国丧师[rǔ guó sàng shī]
【解释】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
【出处】《明史·彭泽传》:“琼遂劾泽妄增金币,遗书议和,失信启衅,辱国丧师。”
【示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蔡京经体赞元,其子蔡攸,如是复军杀将,辱国丧师。”
3、辱国殃民[rǔ guó yāng mín]
【解释】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国殄民”。
【出处】《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韩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赵愚丞相,罢黜道学诸臣,轻开边衅,辱国殃民。”
【示例】夷人放肆,无恶不作,皆由官无血性,恬不识羞,以致辱国殃民。 ——郭沫若主编《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4、辱门败户[rǔ mén bài hù]
【解释】指败坏门风,使家族受到差异辱。
【出处】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哥哥,俺是甚等样人家,着他辱门败户。”
【示例】留此无益,不若逐回,庶免辱门败户。 ——《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
5、辱国殄民[rǔ guó tiǎn mín]
【解释】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同“辱国殃民”。
【出处】明·刘基《春秋明经·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他日西鄙之伐,辱国殄民,果谁之所致乎!”
“辱”结尾的成语
1、身死名辱[shēn sǐ míng rǔ]
【解释】人死了还受到羞辱。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七十六回:“但当以郑忽标题,专写三折,而末折证以鲁桓之求援,而反致身死名辱。”
2、宁死不辱[níng sǐ bù rǔ]
【解释】宁愿被处死也不肯受辱。
【出处】明·宋濂《元史·列女传二》:“刘氏二女,长曰贞,年十九;次曰孙,年十七。龙兴人,皆未许嫁。陈友谅寇龙兴,其母泣谓二女曰:'城或破,置汝何所’二女曰:'宁死不辱父母也。’城陷,二女登楼,相继自缢。婢郑奴,亦自缢。”
【示例】若是要我归顺,须是关胜亲自来请,我便投降;他若是不来,我宁死不辱!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六回
3、旧荣新辱[jiù róng xīn rǔ]
【解释】过去的荣耀和现在的耻辱。形容人生无常,变化多端。
【出处】元·王实甫《丽人堂》第三折:“感今怀古,旧荣新辱,都装入酒葫芦。”
4、进退荣辱[jìn tuì róng rǔ]
【解释】指仕途的迁升或降职,荣耀或耻辱。
【出处】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虽鵩鸟集于前,枯柳生于肘,不能动其心也;而况进退荣辱之累耶”
5、盛衰荣辱[shèng shuāi róng rǔ]
【解释】兴盛、衰败、荣耀、耻辱。指人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出处】《周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周易·系辞上》:“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示例】虽盛衰荣辱,所遇难齐,而道德文章,俱垂不朽。(明·方孝孺《文会疏》)
6、进荣退辱[jìn róng tuì rǔ]
【解释】以仕途的进升为光荣、降职为耻辱。
【出处】唐·刘知畿《思慎赋》:“赋形天地,受气阴阳,生乐死哀,进荣退辱。”
7、含垢忍辱[hán gòu rěn rǔ]
【解释】忍、含:忍受。形容忍受耻辱。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示例】宋徽宗在位时,不可一世,而被掳后偏会含垢忍辱。 ——鲁迅《南腔北调集·谚语》
8、幽囚受辱[yōu qiú shòu rǔ]
【解释】幽:幽禁。遭受象被幽禁的囚徒般的耻辱。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示例】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9、知止不辱[zhī zhǐ bù rǔ]
【解释】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同“知足不辱”。
【出处】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二》:“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示例】[察罕]尝以病请告……顾李孟曰:“知止不辱,今见其人。” ——《元史·察罕传》
10、知白守辱[zhī bái shǒu rǔ]
【解释】守:保持。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出处】《庄子·天下》:“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11、城下之辱[chéng xià zhī rǔ]
【解释】指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
【出处】梁启超《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故安于城下之辱。”
12、主忧臣辱[zhǔ yōu chén rǔ]
【解释】君主有忧患是作臣子的耻辱。
【出处】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示例】清·侯方域《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固以主忧臣辱,金革之义,不敢控辞;亦缘与将军知契素深,相须如左右手,倘得凭先声。”
13、死生荣辱[sǐ shēng róng rǔ]
【解释】指死亡、生存、荣耀、耻辱。
【出处】《吕氏春秋·论威》:“死生荣辱之道一,则三军之士可使一心矣。”
【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0回:“死生荣辱,天心早已安排,何必此时预作楚囚相对”
14、包羞忍辱[bāo xiū rěn rǔ]
【解释】包:包容。形容人有忍辱含垢的大气量。
【出处】明·王廷讷《狮吼记》:“在家做小伏低,好似哑子吃了黄连在心里苦,到人前包羞忍辱。”
15、一生愧辱[yī shēng kuì rǔ]
【解释】一生:一辈子;愧:惭愧;辱:耻辱。终生都感到惭愧和耻辱。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或!”
16、求荣反辱[qiú róng fǎn rǔ]
【解释】比喻追求荣誉反而受到污辱。
【出处】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五十九回:“这样的人到了堂子里头这样的地方,那就真是求荣反辱、自寻苦吃了。”
【示例】电奏一到,瞿鸿玑力主严办,周荣曜求荣反辱,做了未出国门的几天公使,反落得个倾家荡产的结局。 ——高阳《慈禧全传》九十六
17、升迁荣辱[shēng qiān róng rǔ]
【解释】升:上升;荣辱:显荣与耻辱。指宦途上的升迁与降职、荣显与失意。
【出处】《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升迁荣辱,身外事耳,吾岂为此所以然者,我心自有病也。”
18、含羞忍辱[hán xiū rěn rǔ]
【解释】含:包容;辱:耻辱。形容忍受羞耻侮辱。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那金钏儿含羞忍辱的出去,不在话下。”
19、忘情荣辱[wàng qíng róng rǔ]
【解释】忘情:忘掉感情,即不动感情;荣辱:光荣和耻辱。对荣辱得失无动于衷。
【出处】唐·杜甫《写怀》诗:“全命甘留滞,忘情任荣辱。”
20、升沉荣辱[shēng chén róng rǔ]
【解释】指仕途中提升、贬谪、荣耀、屈辱等种种境遇。
【出处】元·费唐臣《贬黄州》第四折:“下官苏轼,自被谗谮,远贬遐荒,谁想得复天日,我想升沉荣辱,好无定啊。”
21、肆言詈辱[sì yán lì rǔ]
【解释】肆:任意妄为,放肆。詈:骂。辱:侮辱。毫无畏惧地侮辱谩骂。
【出处】《南齐书·丘巨源传》:“且迈远置辞,无乃侵慢,民作符檄,肆言詈辱,放笔出手,即就齑粉。”
【示例】每当入道场,辄引鸡汁数杯,云可以助声气,或得酬谢不满怠,辄肆言詈辱。 ——宋·洪迈《夷坚丙志·奉阇梨》
22、知足不辱[zhī zú bù rǔ]
【解释】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出处】《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汉书·疏广传》:“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示例】常言:“知足不辱。”官人宜急流勇退,为山林娱老之计。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
23、奇耻大辱[qí chǐ dà rǔ]
【解释】奇:异常。极大的耻辱。
【出处】清·程道一《鸦片之战演义》:“回忆当年的议和,不止丧权失利,实为独立国的奇耻大辱。”
【示例】科学家和文学家都遭到了奇耻大辱,有的因受迫害致死。 ——艾芜《漫谈科学与文学》
24、生死荣辱[shēng sǐ róng rǔ]
【解释】生存与死亡,荣耀和耻辱。
【出处】邓小平《庆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他忘记了个人的生死荣辱和健康,没有一天停止过自己的工作。”
25、士可杀不可辱[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
【解释】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出处】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示例】鏊谓谨曰:'士可杀不可辱。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 ——《明史·王鏊传》
26、榆次之辱[yú cì zhī rǔ]
【解释】用以指无故受辱之典。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示例】性既迟缓,与人无伤,虽出胯下之负,榆次之辱,不知贬毁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也。 ——《后汉书·孔融传》
27、可杀不可辱[kě shā bù kě rǔ]
【解释】辱:侮辱。可以牺牲生命但不可遭受侮辱。形容做人的尊严。
【出处】《孔子家语·儒行解》:“儒有可亲而不可却,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
【示例】即此我便随汝前往,但我英雄旨趣,可杀不可辱。 ——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被擒》
28、胯下之辱[kuà xià zhī rǔ]
【解释】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示例】你听说过韩信的胯下之辱吗
29、知荣守辱[zhī róng shǒu rǔ]
【解释】守:安于。虽然知道怎样可得到荣誉,却安于受屈辱的地位。
【出处】《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30、蒲鞭示辱[pú biān shì rǔ]
【解释】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所谓宽仁。
【出处】《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示例】各怀旧恩,又心服他前知,加意用情,手腕偷力,蒲鞭示辱而已。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三
31、栖遑之辱[qī huáng zhī rǔ]
【解释】栖遑:忙忙碌碌,奔波不定的样子。四处奔忙,不得安居的劳辱。
【出处】晋·陆机《演连珠》:“利尽万物,不能睿童昏之心;德表生民,不能救栖遑之辱。”
“辱”在中间的成语
1、宠辱若惊[chǒng rǔ ruò jīng]
【解释】惊:惊惶不安。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出处】《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2、屈节辱命[qū jié rǔ mìng]
【解释】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出处】《汉书·苏武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示例】屈节辱命,就使得生,有何面目复归汉朝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七十五回
3、宠辱不惊[chǒng rǔ bù jīng]
【解释】宠:宠爱。受宠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出处】晋·潘岳《在怀县》诗:“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
【示例】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宠辱不惊,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4、不辱使命[bù rǔ shǐ mìng]
【解释】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寿昌大笑起来,掉头对着立群说:'不辱使命!’”
【示例】我们此行不辱使命,完成全部计划。
5、忍辱含垢[rěn rǔ hán gòu]
【解释】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出处】汉·班昭《女诫》:“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示例】十年的忍辱含垢,十年的卧薪尝胆,算结晶成为了自卢沟桥事变以来的神圣的雪耻战争。 ——郭沫若《羽书集·把精神武装起来》
6、丧师辱国[sàng shī rǔ guó]
【解释】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童贯、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丧师辱国,大肆诽谤,欲皇上加罪。”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为了激励士气,凡是丧师辱国的文武官员,都要严办。”
7、宠辱皆忘[chǒng rǔ jiē wàng]
【解释】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示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虽不是灯下敲棋,窗前展卷的文人生活,但可宠辱皆忘。”
8、忍辱负重[rěn rǔ fù zhòng]
【解释】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示例】胡仇叹道:“'忍辱负重’。郑兄,真不可及!”
9、忍辱含羞[rěn rǔ hán xiū]
【解释】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示例】他都忍辱含羞,不敢出头,蹲在水中哩。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二回
10、忍辱偷生[rěn rǔ tōu shēng]
【解释】偷:苟且。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出处】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所以忍垢偷生,克躬自励,期效万一,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
【示例】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
1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zhī zú bù rǔ,zhī zhǐ bù dài]
【解释】殆:危险。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多用以劝诫人不要贪得无厌。
【出处】《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示例】二疏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既无出类拔萃之才,宜急流勇退,以避贤路。(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
12、宠辱无惊[chǒng rǔ wú jīng]
【解释】宠:宠爱;辱:羞辱。受宠受辱都不感到惊讶、无动于衷。指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
【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回:“叔宝也是个宠辱无惊的豪杰,到此时也容纳不住。”
13、忍辱求全[rěn rǔ qiú quán]
【解释】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个大局。
【示例】为了大家庭的和睦相处,她只好忍辱求全。
14、君辱臣死[jūn rǔ chén sǐ]
【解释】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出处】《国语·越语下》:“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示例】“君辱臣死”,吾被李傕所杀,乃分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15、丧权辱国[sàng quán rǔ guó]
【解释】丧:丧失;辱:使受到耻辱。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出处】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
【示例】惩办丧权辱国的官僚! ——欧阳山《柳暗花明》
16、降志辱身[jiàng zhì rǔ shēn]
【解释】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指与世俗同流合污。
【出处】《论语·微子》:“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示例】怪不得我问他做甚事,他不肯说,说怕辱没了师傅。不知你肯降志辱身,做这等事,正是为人所不能为呢!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四回
17、冒昧陈辞,有辱清听[mào mèi chén cí,yǒu rǔ qīng tīng]
【解释】清听:是对听话者的敬词。书信中常用的谦辞,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请收信人谅解、采纳。
18、主辱臣死[zhǔ rǔ chén sǐ]
【解释】主:君主。君主蒙受耻辱时,作臣子的就应当效忠而死。指以死报效君王。
【出处】《国语·越语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
【示例】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敢怀二心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四回)
19、荣辱升沉[róng rǔ shēng chén]
【解释】指仕途中提升、贬谪、荣耀、屈辱等种种境遇。
【出处】唐·元稹《寄乐天二首》其一:“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雷陈。”
【示例】她的感情和思虑,都被后宫的大事,自己的荣辱升沉吸引了。 ——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
20、屈身辱志[qū shēn rǔ zhì]
【解释】屈:使弯曲,不能伸展;志:志向。形容精神和肉体都受到损害。
【出处】《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利集:“昔居天上兮珠宫天阙!今日草莽兮事何可说!屈身辱志兮恨何可雪!誓速归泉下兮此愁可绝!”
21、荣辱得失[róng rǔ dé shī]
【解释】荣耀和耻辱,得到和失去。
【出处】邓小平《悼伯承》:“把自己融合于党的事业之中,毫无个人荣辱得失的考虑,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22、荣辱与共[róng rǔ yǔ gòng]
【解释】两者共同分享荣耀和耻辱。指关系十分密切。
【示例】这是你我荣辱与共的事,得慎重对待。
23、败德辱行[bài dé rǔ xíng]
【解释】败坏道德和操守。
【示例】从古到今,人们总是唾弃那些败德辱行的人。
含“辱”的成语大全(59个)
10、知白守辱[zhī bái shǒu rǔ]【解释】守:保持。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出处】《庄子·天下》:“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11、城下之辱[chéng xià zhī rǔ]【解释】指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出处】梁启超《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
求“辱”的四字成语~越多越好~谢谢
盛衰荣辱 知荣守辱 知足不辱
带有辱字的成语有哪些
1. 荣辱与共 [róng rǔ yǔ gòng]光荣与耻辱共同分享与承担。2. 不辱使命 [bù rǔ shǐ mìng]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3. 忍辱负重 [rěn rǔ fù zhòng]忍受屈辱来承担重任。4. 丧权辱国 [sàng quán rǔ guó]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5. 忍辱偷生 [rěn rǔ tōu shēng]偷:苟且。
含辱成语有哪些?
辱国丧师 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 辱国殄民 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同“辱国殃民”。 辱国殃民 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国殄民”。 辱门败户 指败坏门风,使家族受到差异辱。 辱身败名 指自身受辱,名声败坏。 丧师辱国 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 士可杀不可辱 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
带辱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带辱的成语 :荣辱与共、不辱使命、忍辱偷生、丧权辱国、忍辱负重、士可杀不可辱、宠辱不惊、君辱臣死、奇耻大辱、知荣守辱、幽囚受辱、宠辱皆忘、荣辱得失、宠辱若惊、屈身辱志、蒲鞭示辱、榆次之辱、盛衰荣辱、自取其辱、辱门败户、进荣退辱、忍辱含羞、主忧臣辱、一生愧辱、死生荣辱、...
带有辱字的四字成语
荣辱得失、宠辱皆忘、身死名辱、宠辱若惊、蒲鞭示辱、盛衰荣辱、屈身辱志、榆次之辱、进荣退辱、忍辱含羞、辱门败户、荣辱升沉、一生愧辱、辱身败名、死生荣辱、肆言詈辱、忍辱求全、求荣反辱、胯下之辱 2. 求春哥保佑 求含有“辱”的成语,4字词也行,或者与“辱”同音的 不辱使命 辱...
辱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 辱国丧师:这个成语指的是国家遭受耻辱,军队遭受损失。它强调了因错误决策或无能领导导致的国家衰败和军队失败。2. 辱国殄民:意指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这个成语描绘了因统治者的无能或错误政策而导致的国家衰败和人民苦难。3. 辱国殃民:与“辱国殄民”意思相近,也是指国家受辱,人民遭殃。
带有辱字的成语有哪些
君辱臣死 辱国殃民 忍辱求全 胯下之辱 含垢忍辱 宠辱若惊 宠辱皆忘 忍辱含垢 知足不辱 屈节辱命 知荣守辱 盛衰荣辱 主忧臣辱 降志辱身 知止不辱 幽囚受辱 榆次之辱 屈身辱志 身死名辱 带有辱字的成语解释 荣辱与共 [róng rǔ yǔ gòng]光荣与耻辱共同分享与承担。不辱...
跟辱有关的成语
败德辱行 宠辱不惊 宠辱皆忘 宠辱若惊 含垢忍辱 君辱臣死 降志辱身 胯下之辱 奇耻大辱 屈节辱命 忍辱负重 忍辱含垢 忍辱含羞 忍辱偷生 丧权辱国 盛衰荣辱 知荣守辱 知足不辱忍辱负重 忍辱含垢 忍辱含羞 忍辱偷生 丧权辱国 辱国丧师 辱国殄民 辱国殃民 辱门败户 辱身败名 宠辱不惊 宠...
带辱的成语有哪些
带“辱”的成语有以下这些哦:荣辱与共:就是说啊,不管是光荣还是耻辱,咱们都一起面对,一起承担,不离不弃的那种。不辱使命:就是呢,别人交给你的任务,你都能漂漂亮亮地完成,不让别人失望。忍辱偷生:这个词有点心酸,说的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忍受一些屈辱。忍辱负重:这个和“忍辱偷生”有...